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宋史·魏仁浦传》

输入关键字:

《宋史·魏仁浦传》


宋史
原文
    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幼孤贫,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晋末,隶枢密院为小史,任职端谨,侪辈不能及。契丹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魏帅杜重威素知仁浦,欲留补牙职。仁浦以重威降将,不愿事之,遂遁去。汉祖起太原,次巩县,仁浦迎谒道左,即补旧职。乾祐末,汉隐帝密诏澶帅李洪义杀骑将王殷,令郭崇害周祖。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赍诏示周祖。周祖惧,召仁浦入计,且示以诏。仁浦曰:“侍中握强兵临重镇,有功朝廷,君上信谗,虽欲割心自明,奚可得也。今诏始下,外无知者,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激其怒心,可自免。”周祖纳其言,易诏书以示诸将。众惧且怒,遂长驱渡河。及即位,以仁浦为枢密副承旨。周祖尝问仁浦诸州屯兵之数及将校名氏,令检薄视之。仁浦曰:“臣能记之。”遂手疏于纸,校薄无差,周祖尤倚重焉。世宗即位,欲命仁浦为相,议者以其不由科第,世宗决意用之。宋初,进位右仆射。开宝二年春宴,太祖密谓仁浦曰:“朕欲亲征太原,如何?”仁浦曰:“欲速不达,惟陛下慎之。”从征太原,中途遇疾。还,至梁侯驿卒,年五十九,赠侍中。仁浦性宽厚,务以德报怨。汉隐帝宠作坊使贾延徽,延徽欲并其第,屡谮仁浦,几至不测。及周祖入汴,有擒延徽授仁浦者,仁浦谢曰:“因兵戈以报怨,不忍为也。”力保全之。当时称其长者。世宗朝近侍有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教之,全活者众。
(选自《宋史·魏仁浦传》,有删改)

译文
    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县人。幼年丧父而家贫,他的母亲借黄缣为他做夏衣,当时仁浦十三岁,感叹说:“作为人子不能够供养母亲,却让慈母求人借贷来给我做衣服穿,我能安心吗。”告别母亲前往洛阳,过黄河时把衣服沉入河水,发誓说:“如不能富贵显达,不再渡过此河。”晋末,在枢密院做一名小史,任职正直谨慎,一同做事的人都比不上他。契丹进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魏帅杜重威一向知道仁浦,想留他补任低级职务。仁浦因为重威是降将,不愿侍奉他,就逃走了。汉祖在太原起兵,驻扎巩县时,仁浦在道旁迎接,汉祖当即授予他原职。乾祐末年,汉隐帝秘密命令澶州元帅李洪义杀掉骑将王殷,命令郭崇杀害周太祖。李洪义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与王殷商量,派遣副使陈光穗携带诏书给周太祖看。周太祖很害怕,召仁浦入府谋划,并且把诏书给他看。仁浦说:“侍中您掌握着强大的军队和重要藩镇,对朝廷有功,君上听信谗言,即使想要表明心迹,又怎能做到呢。现在诏书刚刚发下,外面没有人知道,不如按照将杀掉全部将士的说法修改诏书内容,激起将士的愤怒之心,(这样)就能免去自己的灾祸。”周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改动诏书给诸将看。大家又害怕又愤怒,于是长驱渡过黄河。到周太祖即位,任命仁浦为枢密副承旨。周太祖曾问仁浦各州屯兵的数量和将校姓名,命令翻阅名册来查看。仁浦说:“臣记得。”于是提笔在纸上写成奏疏,核对名册没有一点差错,周太祖特别倚重他。世宗即位,想要任命仁浦为宰相,议者认为他不是科第出身,世宗坚决用他。宋初,提升官位为右仆射。开宝二年春天宴会,太祖悄悄对仁浦说:“我想亲自出征太原,怎么样?”仁浦说:“欲速则不达,望陛下慎重。”仁浦跟从出征太原,中途患病。返回途中到梁侯驿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赠侍中。仁浦性情宽容仁厚,一味以德报怨。汉隐帝宠信作坊使贾延徽,延徽想吞并仁浦的宅第,多次诬陷他,仁浦差点儿遭到不测。等到周太祖进入汴京,有人擒住延徽交给仁浦,仁浦推辞说:“趁战乱报私怨,不忍心这样做啊。”努力保全了延徽。当时舆论称赞他是长者。世宗朝有触犯皇上定了死罪的近侍,仁浦努力挽救他们,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宋史·魏仁浦传》    


《聊斋志异之豢蛇》
《聊斋志异之马介甫》
《聊斋志异之疲龙》
《郭淮为妻请命》
马中锡《中山狼传》
《野庙碑》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
《北史·韦珍传》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苏轼《苏廷评行状》
纳兰性德《原诗》
《新元史·徐泰亨传》
苏辙《上昭文富丞相书》
冯梦龙《倪云林事》
陈继儒《倪云林集序》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王安石《上人书》
《闽有带鱼》
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
俞樾《九溪十八涧》
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吴汝纶《送张廉卿序》
赵执信《原山狼》
龚未斋《答韫芳六弟》
袁枚《侯夷门集志铭》
《魏源文集·周文忠公传》
杜牧《樊川文集》之《张保皋郑年传》
《鲒埼亭集·于颍传》
王充《论衡》之《逢遇》(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