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金史·侯小叔传》

输入关键字:

《金史·侯小叔传》


金史
原文
    侯小叔,河东县人。为河津水手。贞祐初,籍充镇威军,以劳补官。元光元年,迁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小叔尽护农民入城,以家财赏战士。河中围解,迁治中,安抚如故。枢密院奏:“小叔才能可用,权位轻不足以威众,乞假符节。”十二月,诏权元帅右都监,便宜从事。提控吴德说小叔出降,叱出斩之。表兄张先从容言大兵势重,可出降以保妻子,小叔怒谓先曰:“我舟人子,致身至此,何谓出降。”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顷之,枢密院遣都监讹论与小叔议兵事,小叔出城与讹论会,石天应乘之取河中府,作浮桥通陕西。小叔驻乐李山寨,众兵毕会,夜半坎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天应大惊不知所为,尽弃辎重、牌印、马牛杂畜,死于双市门。小叔烧绝浮桥,抚定其众。迁昭毅大将军,遥授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监军、安抚如故。二年正月,大元军骑十万围河中,总师讹可遣提控孙昌率兵五千,枢密副使完颜赛不遣李仁智率兵三千,俱救河中。小叔期以夜中鸣钲,内外相应。及期,小叔出兵战,昌、仁智不敢动。小叔敛众入城,围益急,众议出保山寨,小叔曰:“去何之?”密遣经历官张思祖溃围出,奔告于汴京。明日,城破,小叔死,不得其尸。总帅讹可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小叔权右都监。枢密院奏:“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译文
    侯小叔,河东县人。做河边渡口的水手。贞佑初年,入军籍充当镇威军战士,因为有功劳被增补当官。元光元年,升任河中府判官,兼任河东南路安抚副使。侯小叔保护所有农民进入城中,用家财奖赏战士。河中围解之后,侯小叔升迁治中,安抚副使的职务没有变化。枢密院上奏说;“侯小叔才能可用,但他的权位太轻不足以慨服部下,请求给予他行使权力的符节。“十二月,皇帝下诏让他兼元帅右都监的职务,有权根据情况变化自行决断事情。提控吴德劝说侯小叔出城投降,侯小叔呵斥他并将他推出斩首。他的表兄张先委婉说出蒙古大军势力太大,可以出城投降来确保妻子儿女的生命安全,侯小叔怒斥张先说:“我是一个船夫的儿子,得到今天的地位,怎么能出城投降呢。’‘于是将张先捆绑在柱子上将其斩杀,还雇请了和尚为他设法场并祭奠安葬他,以此来尽亲戚同乡的礼节。不久,枢密院派遣都监讹论与侯小叔商议军事,侯小叔出城与讹论会合,石天应乘机夺取河中府,然后建造浮桥通向陕西。侯小叔驻守在乐李山寨,等到各路人马都汇聚齐整,半夜攀着城墻的缝隙登上了城楼,焚烧了城楼,火光照亮城中。石天应大惊,不知该怎么办,把辎重、牌印、马牛牲審都丟弃了,他自己也死在双市门。小叔烧断了浮桥,安抚稳定民众情绪。朝廷升任他担任昭毅大将军,又授予他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的职务,监军、安抚副使的官职依然保留。元光二年正月,大元军骑兵十万包围河中,总帅讹可派遣提控孙昌率兵五千,枢密副使完颜赛不派遣李仁智率兵三千,一起救援河中。侯小叔和他们约定在半夜敲打铤锣联络,内外相应。等到约定时间,侯小叔出兵交战,孙昌、李仁智却不敢出动。侯小叔聚集士兵进入城内,元军围攻得更急迫,大家都建议出城据守山寨,侯小叔说;“出去又能到哪里呢?“他暗中派遣经历官张思祖突围出城,向朝廷告急。第二天,城池被攻破,侯小叔战死,但是没有找到尸体。总帅讹可用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替侯小叔掌管右都监。枢密院上奏说;“侯小叔功勋卓著,超出常人,有人怀疑他还在人间,这时朝廷立即命令阿外代替他的位置,这是断绝了侯小叔回归本朝的道路。”到这个时候,元军已经攻下河中府周围各郡,侯小叔已经遇难四十多天,中条山各寨人马没有人统一指挥,于是皇帝下令让籍阿外兼管。宣宗追念侯小叔的功劳,下诏表彰追赠,严厉斥责讹可不去援救河中府的罪责。

《金史·侯小叔传》    


《王粲字仲宣》
《三国志·甘宁传》
《三国志·吴书·吾粲传》
《三国志·全琮传》
《三国志·高柔传》
新唐书《马周传》
新唐书《吕元膺传》
《新唐书·秦琼传》
《新唐书·苏瑰传》
《新唐书·李白传》
《新唐书·王勃传》
《新唐书·褚遂良传》
《新唐书·元德秀传》
《新唐书·王及善》
《新唐书·王及善传》
《李贺作诗》
《新唐书·列传·穆宁传》
《新唐书·马周传》
《新唐书·吴武陵传》
《新唐书·孔颖达传》
《新唐书·徐旷传》
《新唐书·裴谞传》
《新唐书·光颜传》
《新唐书·欧阳询传》
《新唐书·李鄘传》
《新唐书·许孟容传》
《新唐书·郭子仪传》
《新唐书·鲁炅传》
《市隐斋记》
元好问《新轩乐府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