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经逢原

> 卷一 黄连

黄连

苦寒,无毒。产川中者,中空,色正黄,截开分瓣者为上,云南水连次之,日本吴楚为下。治心脏火生用。治肝胆实火,猪胆汁炒。治肝胆虚火,醋炒褐色。治上焦火,酒炒。中焦火,姜汁炒。下焦火,盐水炒。气分郁结肝火,煎吴茱萸汤炒。血分块中伏火,同干漆末炒。食积火,黄土拌炒。解附子巴豆轻粉毒,忌猪肉。 《本经》主热气目痛 伤泪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发明 黄连性寒味苦,气薄味浓,降多升少,入手少阴、厥阴。苦入心,寒胜热,黄连大黄之苦寒以导心下之实热,去心窍恶血。仲景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泻心者,其实泻脾,实则泻其子也。下痢胃口虚热口噤者,黄连人参煎汤,时时呷之,如吐再饮。但得一呷下咽便好。诸苦寒药多泻,惟黄连、芩、柏性寒而燥,能降火去湿止泻痢,故血痢以之为君。今人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罔顾寒热多少,便用黄连,由是多致危殆。至于虚冷白痢,及先泻后痢之虚寒证,误用致死者多矣。诸痛疡疮,皆属心火。眼暴赤肿痛不可忍,亦属心火。兼挟肝邪俱宜黄连当归。治痢及目为要药,故《本经》首言治热气目痛,及肠 腹痛之患,取苦燥之性,以清头目、坚肠胃、祛湿热也。妇人阴中肿痛,亦是湿热为患,尤宜以苦燥之。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左金丸用黄连吴茱萸。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口疮用细辛黄连。治下血用黄连、葫蒜,皆是寒因热用,热因寒用,而无偏胜之害。然苦寒之剂,中病即止,岂可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生发冲和之气乎。医经有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之说,此性虽寒,其味至苦,入胃则先归于心,久而不已,心火偏胜则热,乃其理也。近代庸流喜用黄连为清剂,殊不知黄连泻实火。若虚火而妄投,反伤中气,阴火愈逆上无制矣。故阴虚烦热、脾虚泄泻,五更肾泄,妇人产后血虚烦热、小儿痘疹气虚作泻,及行浆后泄泻,并皆禁用。

返回目录 >> 《本经逢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