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寿世保元

> 卷八 慢惊

慢惊

夫慢惊风者。因外感风寒。内伤乳食。而作吐泻。或大病之余。或误吐下之过。脾胃两虚者也脾与肺母子也。母虚子亦虚。而生粘痰。胃虚则能生风。风能开能动。故其症目偏喜开。 痰滞咽喉如牵锯状。口鼻气冷。唇缓面青。涎流口角。将复螈 是也。治宜祛风活痰。健脾生胃。不可妄用脑麝巴粉等药。其有眼闭。四肢厥冷者。名曰慢脾风。极危笃。速用回阳之药。手足渐温。复以醒脾散理之。其服药不效。太冲脉尚有者。灸百会穴。但面暗神惨。鱼口鸦声。脾痛胁动。身冷粘汗。头摇发直。睛定口疮。喘嗌仄卧。唇缩气粗者。不治。 加味和中散治小儿慢惊风。 人参 白术(去芦各一钱) 白茯苓(去皮用) 陈皮(各五分) 半夏(七分) 全蝎(炒五分) 天麻(七分) 细辛(三分) 薄荷(三分) 甘草(二分) 上锉一剂。生姜、枣煎服。乳母亦宜服之。 一论小儿吐泻不止。作慢惊风。脾困昏沉。默默不食。宜 醒脾散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木香 全蝎 僵蚕 附子 天麻 甘草 上锉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一方。去天麻僵蚕。加炮南星、半夏曲、陈仓米二百粒。水煎熟。旋服之。 一论慢惊。乃元气虚损而至昏愦。急灸百会穴。若待下痰不愈。而后灸之。则元气脱散而不救矣。此乃脏腑传变已极。总归虚处。惟脾受之。无风可逐。无惊可疗。此因脾虚。不能摄涎而作痰也。此方专治慢惊涎潮发搐。或吐或泻。不思饮食。神昏气弱。宜用 紫金锭子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神(去皮木) 山药(炒) 乳香 辰砂(各二钱) 赤石脂(醋炒七分) 麝香(一钱) 茯苓(二钱) 上为细末。以糕一两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每一粒。薄荷汤研化服。 一小儿呕吐不食。手足搐搦。痰上壅。手足指冷。额黑唇青。此肾水胜心火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炮姜。顿安。乃去炮姜。再剂而愈。 一小儿潮热发搐。痰涎上涌。手足指冷。左腮至申酉时。青中隐白。手足时搐。此肝经虚弱肺金所胜而潮搐。脾土虚弱。而手足冷也。用补中益气汤。以调补脾肺。用六味地黄丸。 以滋补肝肾而愈。盖病气有余。当认为元气不足。若用泻金伐肝。清热伐痰。则误矣。 一小儿慢惊。睡多惊啼。凡面黄脉细者难治。用此药与乳母服之。 酿乳法 木香 沉香 藿香 丁香(减半) 陈皮 人参 神曲(炒) 麦芽(炒) 上锉。每服四钱。紫苏十叶。生姜十片。枣二枚。水煎。先令乳母食后。捏去宿乳汁服之。即仰卧霎时。令药入乳之脉。次令儿吮。不可过饱。亦良法也。 五味异功散(方见脾胃) 补中益气汤(方见脾胃) 六味地黄丸(方见诸疳)

返回目录 >> 《寿世保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