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寿世保元

> 卷八 咳嗽

咳嗽

夫咳嗽者。肺为娇脏。外主身之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形寒饮冷。燥热郁蒸。最为伤也肺实肺虚。皆能壅痰而发咳也。咳嗽二症。难作一涂。咳谓无痰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谓无声有痰。脾湿动而生痰。咳嗽谓有声有痰。因伤肺气。兼伤脾湿也。其症感风寒者。鼻塞声重。停寒者。凄惨怯寒。挟热者。则焦烦。受湿者为缠滞。停水者则怔忡。若痰饮则咳有痰声。痰出咳止。火极则咳声不转。面赤痰结。肺气则喘满。气结息重。风痰壅盛。则咳至极频吐乳食。与痰俱尽。方得少息。而或实或虚。则视痰之黄白。唾之稀稠。而可知也。以岁周论之。春乃上升之气。夏乃火气炎上。秋由湿热伤肺。冬则风寒外束。以一日论之。清晨嗽曰痰火。午后皆曰阴虚。夜间或有食积。其咳而吐脓血者。肺热盛也。久咳不已。必致惊悸顽涎。甚至眼眶紫黑。如物伤损。眼珠红赤如血。大可畏也。治法。风寒宜疏散。烦热宜清利。受湿用胜湿之药。停水宜泻水之剂。痰饮则豁痰。火极则降火。肺胀则养胃疏肝风痰壅盛。宜养胃去风豁痰也。况肺生胃门。更能温中。与表顺助其气。滋润肺经。和顺三焦者。将见气壮则咳渐减。胃复则痰不生。肺滋则咳不有。乳母节饮食。慎风寒。咳何从而生乎。一论春夏秋伤风咳嗽。痰热喘急。并挟惊伤寒等症。 雄朱丸 牛胆南星 天花粉(各一两) 薄荷 荆芥 防风 天麻 羌活 朱砂 雄黄(各六钱) 麝香(三分) 上为细末。粳米饭为丸。薄荷汤送下。 一论冬月感寒咳嗽。夜不能睡。以此发之。 九宝饮 薄荷 紫苏 大腹皮 麻黄 桂枝白皮 杏仁 陈皮 甘草 上锉。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温服。 一论小儿四时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喘急。痰涎壅盛。鼻塞声重。涕唾稠粘。乃内伤外感。一切发热等症。宜服 参苏饮 紫苏 陈皮 桔梗 前胡 半夏 干葛 茯苓(去皮) 枳壳(去穣) 人参 木香 甘草 上锉。生姜煎服。 一论小儿咳嗽吐痰。用甜梨一个。挖小孔。入硼砂一分。烧熟与服。或捣汁亦可。 一论小儿一切咳嗽不已。用 宁嗽膏 麻黄 杏仁(去皮尖) 桔梗(去芦) 甘草 知母 贝母 款冬花 黄芩 紫菀(各五钱)黄连(一钱) 香附(二钱童便炒) 牛胆南星(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一丸。白汤食后化下。 一论小儿身热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咳嗽吐痰。轻者勿药。候二三日自愈。重者服此方。治痰为主。轻轻解之。 白术(去芦一钱) 白茯苓(七分去皮) 桑白皮(蜜炙七分) 川芎(五分) 桔梗(五分)橘红(五分) 半夏(五分) 防风(四分) 甘草 薄荷(各三分) 枯芩(炒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水煎服。 一治小儿伤风咳嗽发热。服解表之剂。如喘促出汗。此脾肺气虚。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

返回目录 >> 《寿世保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