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卫生宝鉴

> 卷十三 心胃痛及腹中痛

心胃痛及腹中痛

豆蔻丸】治因饥饱劳役.脾胃虚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荣心肺.上焦元气衰败.因遇冬冷.肾与膀胱之寒水大旺.子能令母实.助肺金大旺相辅.而来克心乘脾.故胃脘当心而痛.此大复其仇.故经云.大乘必大复.理之常也.故皮毛血脉分肉之间.元气已绝于外.又以大寒大燥二气.并而乘之.其人苦恶风寒.耳鸣及腰背相引.而鼻内苦 肉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时眩.寒水反乘脾土.痰唾沃沫.饮食反出.腹中常痛.心胃痛.胁下急缩.有时而痛.腹不能伸.大便多泄而不秘.下气不绝.或腹中鸣.胸中气乱.心烦不安.而成霍乱之意.膈咽不通.极则有声.鼻中气短.遇寒滋甚.或居暖处.方过口吸风.寒则复作.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不可以顾.小便溲而欠.此脾虚之至极也. 橘皮(八分) 僵蚕(八分) 豆蔻(一钱四分.面裹煨熟.去皮) 泽泻(一钱) 青皮(六分) 吴茱萸(八分.洗去苦) 半夏(一钱) 黄(八分) 益智仁(八分) 人参(八分) 神曲(炒.四分) 生甘草(六分) 姜黄(四分) 桃仁(汤浸去皮尖.六分) 当归身(六分) 柴胡(四分.详胁下痛.多少用之) 大麦 (一钱半) 甘草(炙六分) 上除桃仁另研外.余同为末.入桃仁研匀.汤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白汤送下.旋斟酌虚实多少用之. 【神保丸】治心膈痛.腹胁痛.肾气痛.痰积痛. 木香 胡椒(各二钱五分) 干蝎(七个) 巴豆(去心.膜油.十个) 上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汤浸蒸饼为丸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丸.姜汤下. 【丁香止痛散】治心气痛不可忍. 良姜(五两) 茴香(炒) 甘草(炙.各一两半) 丁香(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不拘时. 【失笑散】定心气痛不可忍.小肠气痛. 蒲黄(炒香) 五灵脂(酒研.洗去砂土.各等分为末) 上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 【二姜丸】治心脾疼.温养脾胃.疗冷食所伤. 干姜(炮) 良姜上二味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陈皮汤下.妊妇不宜服. 【七气汤】治七气为病.内结积聚.心腹绞痛.时发时止. 人参 官桂 炙甘草(各一两) 半夏(五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姜三片.煎七分.稍热服. 【益智散】治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 川乌(四两) 益智(二两) 干姜(半两) 青皮(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二盏入盐一捻.姜五片.枣二个.同煎至八分.去渣.温服.食前. 【茱萸丸】 治脾胃虚冷呕逆.醋心腹闷不快.大效. 官桂(二两) 荜茇 荜澄茄(各一两) 浓朴(姜制)胡椒(各一两) 黑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干姜(炮.一两) 吴茱萸(拣净.三两.好酒少许.洗焙)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米饮送下.日三服. 【高良姜汤】治心腹 痛如刺.两胁支满而闷不可忍. 良姜(五钱) 浓朴(姜制) 当归(炒) 官桂(各二钱) 上 咀.以水一升.煎取四合.强人分作二服.弱人分作三服.一服痛定.止后服.对病增损.

返回目录 >> 《卫生宝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