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椰子壳

输入关键字:

椰子壳

《中药大辞典》:椰子壳

药材名称椰子壳

拼音Yē Zi Ké

出处《纲目》

来源棕榈科植物椰子内果皮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

化学成分椰子壳含灰分0.61%,木质素36.51%,纤维素53.06%,戊聚糖29.27%(总量)。纤维素含戊聚糖20.54%,灰分中主成分为氢氧化钾。

功能主治①《纲目》:"杨梅疮筋骨痛,椰子壳烧存性,临时炒热,以滚酒泡服二、三钱,暖覆取汗。"

②《纲目拾遗》:"椰子壳熬膏,涂癣良。"

③《本草求原》:"治夹阴风寒寒热。"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椰子壳

药材名称椰子壳

拼音Yē Zi Ké

英文名Exocarp of Coconut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内果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os nucifera L.

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时采收,随时取出胚乳及浆液,留取果壳,晒干。

原形态椰子,大乔木,高15-30m,茎粗壮,有环状叶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叶簇生茎顶;叶柄粗壮,长达1m以上;叶片羽状全裂,长3-4m;裂片多数,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宽3-4cm;先端渐尖,革质。肉穗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佛焰苞纺锤形,厚木质,最下部的长60-100cm或更长,老时脱落;雄花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片,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长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阔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长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近基处有3萌发孔。种子1颗,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长热带地区海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角质薄片状,褐棕色,质极坚硬。

化学成分椰子壳含灰分0.61%,木质素36.51%,纤维素53.06%,戊聚糖29.27%(总量)。纤维素含成聚糖20.54%,灰分中主成分为氢氧化钾(KOH)。

性味苦;平

归经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利湿;止痒。主杨梅疮筋骨痛;心胃疼痛;体癣;脚癣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浸酒,6-10g;或研末,每次2-3g。外用:适量,熬膏或制油外涂。

各家论述1.《纲目》:杨梅疮筋骨痛,椰子壳烧存性,临时炒热,以滚酒泡服二、三钱,暖覆取汗。

2.《纲目拾遗》:椰子壳熬膏,涂癣良。

3.《本草求原》:治夹阴风寒寒热。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椰子壳 ==>】 古籍全文检索:椰子壳     全站站内检索:椰子壳
九仙薯蓣煎
九仙丸
九仙王道糕
九香虫酒
九香膏
九香如意丸
九霄丸
九熏丹
九阳丹
九一丹
九一散
九月肉片
九月束胎丸
九盏汤
九珍散
九蒸苍术散
九制草灵丹
九制大黄丸
九制硫黄丸
九制牛膝葆真丸
九制松香膏
九制豨莶草药酒
九制香附丸
九转长生神鼎玉液膏
九转大降丹
九转丹
九转黄精丹
九转灵丹
九转灵砂丹
九转神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