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野猪黄

输入关键字:

野猪黄

《中药大辞典》:野猪黄

药材名称野猪黄

拼音Yě Zhū Huánɡ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胆囊中的结石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①《唐本草》:"味辛甘,平,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癫痫,惊风,血痢,金疮。

①《唐本草》:"主金疮,止血,生肉,癫痫。"

②《本草拾遗》:"主金疮,血痢。"

③《日华子本草》:"治恶毒风,小儿疳气,客忤,天吊。"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分。外用:研末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猪黄

药材名称野猪黄

拼音Yě Zhū Huánɡ

英文名gallbladder stone of Wild boar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猪胆囊中的结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剥皮,剖腹,取出胆囊中的结石,晾干。

原形态野猪,形似家猪。体长红1.5m,体重约150kg,最大雄猪可达250kg。其头部较宽大,吻部十分突出,呈圆锥形,末端具裸露的软骨垫。雄猪犬齿特别发达,上下犬齿皆向上翘,称为獠牙,露出唇外,雌猪獠牙不发达。耳直立,四肢较短,尾细小。身体被刚硬的针毛,背脊鬃毛显着,这些毛的尖端大多分叉。一般为棕黑色,面颊、胸部杂有灰白、污白色毛。幼猪躯体呈淡黄褐色,背部有6条淡黄色纵纹,俗称“花猪”。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栖息于灌木丛、较潮湿的草地或混交林、阔叶林中晨昏或夜间活动;性极凶猛;一般成群活动。杂食性,植物根茎、野果、动物尸体及各种昆虫均食,亦盗食农作物。

资源分布:分布几乎遍及全国。

性味味辛;苦;性凉

归经肺;心;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熄风镇惊。主癫痫;惊风;血痢;金疮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15-0.3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金疮,止血,生肉,癫痫。

2.《本草拾遗》:主金疮,血痢。

3.《日华子本草》:治恶毒风,小儿疳气,客忤,天吊。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野猪黄 ==>】 古籍全文检索:野猪黄     全站站内检索:野猪黄
痘疹专门
痘疹心法
痘疹玉髓
痘疹正宗
痘疹全书
痘疹全集
痘疹会通
痘疹杂说
痘疹闷乱
痘疹良方
痘疹图像
痘疹定论
痘疹指南
痘疹精华
痘疹精详
痘麻定论
痘麻绀珠
痘麻烂角
痘后害目症
痘应出不出
痘疹传心录
痘疹金镜录
痘疹遂生编
痘疹碎金赋
痘科方药集解
痘科类编释意
痘科集录心法
痘疹大全八种
痘疹广金镜录
痘疹专门秘授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