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獾肉

输入关键字:

獾肉

《中药大辞典》:獾肉

药材名称獾肉

拼音Huān Ròu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鼬科动物狗獾。冬季捕捉,可用猎犬、烟熏、枪杀等法。

原形态狗獾(汪颖《食物本草》),又名:獾(《本草图经》),天狗(《纲目》),山獭、山狗(《东医宝鉴》)。

休较肥大,身长45~55厘米,尾长11~13厘米。体重10~12公斤,吻长,鼻端尖,鼻垫与上唇间被毛。耳短,眼小。颈短粗。四肢粗壮,均具强有力的棕黑色爪,背毛粗而长,毛基白色,中间黑棕色,尖端白色,故背部呈黑棕色而搀杂白色。体侧白色较显。头部有3条白色纹,两颊自口角到头后各具1条,中央1条自鼻尖达头顶,其间夹有两条黑棕色宽带。耳背面及后缘黑棕色,上缘白色。下颏到腹部及四肢均为棕黑色。尾大部呈黄白色。

栖于山麓、灌丛、荒野及湖边、溪边。爪强,掘洞而居,黄昏或夜间活动,性较凶猛。

生境分部分布几遍及全国各地。

性味《纲目》:"甘酸,平,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治小儿疳瘦,啖之杀蛔虫。"

②汪颖《食物本草》:"补中益气,宜人。"

③《纲目》:"功与貒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獾肉

药材名称獾肉

拼音Huān Ròu

英文名Badger

别名狗獾、獾、天狗、山獭、山狗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纲目》:瑞,猪獾也,獾,狗獾也,二种相似而略殊。狗獾似小狗而肥,尖椽,矮足,短尾,深毛,褐色,皮可为裘须,亦食虫蚁瓜果。

来源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狗獾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es mele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冬季捕捉,捕杀后,剥皮,剖腹除去内脏,剔骨取肉。

原形态狗獾,属鼬类中较大种,体长45-55cm,重10-12kg。体肥大颈部粗短。鼻端尖,鼻垫与上唇间被毛。耳短眼小,四肝粗短,前后足趾具利爪,尾较短。头部毛短,有3条白色纵纹,在其中隔以两条黑棕色纹。耳背黑棕色,耳缘白色。下颌、喉部黑棕色。体背有长而粗的针毛,整个背部颜色为黑棕色与白色混杂;体侧白色毛居多;腹面、四肢黑棕色,爪棕黑色。尾端为黄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森林、山坡的灌丛、田野及湖泊、河流旁边。洞居,昼伏夜出, 杂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青海、江苏、浙江、福建、广西等地。

性味味甘;酸;性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祛风除湿;杀虫。主小儿疳瘦;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蛔虫症;酒渣鼻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治小儿瘠瘦,吵之杀蛔虫。

2. 汪颖《食物本草》:补中益气,宜人。

3.《纲目》:功与揣同。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獾肉 ==>】 古籍全文检索:獾肉     全站站内检索:獾肉
口吻疮
口角疮
口齿论
口齿科
口齿疳
口盖骨
口上梅疮
口不能言
口内肉球
口形六态
口角流涎
口齿类要
口唇险症
口唇紧缩
口斜僻
口眼歪斜
口眼斜
口鼻出血
口下黄肥疮
口腔溃疡散
口眼斜外障
巾针
山根
山蛋
山蒌
山蓟
山廓
山辣
山精
山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