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四方藤

输入关键字:

四方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方藤

药材名称四方藤

拼音Sì Fānɡ Ténɡ

别名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

来源葡萄白粉藤属植物四方藤Cissus pteroclada Hayata,以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微酸、涩,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经络。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胀痛,腰肌劳损,筋络拘急。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或浸酒内服外搽。

备注(1)同属植物四方宽筋藤Cissus hastata (Miq.)Planch,别名四方藤、舒筋藤、四方钻、四方风、宽筋藤、万丈藤、戟叶粉藤,功效相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四方藤

药材名称四方藤

拼音Sì Fānɡ Ténɡ

别名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陆川本草》),蚂蝗藤、软筋藤风藤(《广西药植名录》),方藤、红四方藤(《广西中草药》)。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葡萄科植物四方藤。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木质藤本,长达10余米。茎,枝、叶柄锐四角形,幼嫩部分折断时常有丝状液汁,茎有节,暗紫红色或淡绿色。叶互生,卵形,大小不等,长至14厘米,宽至10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头,基部心形,边缘由侧脉延伸而呈小凸起,紫色;叶柄长达6厘米;卷须与叶对生,先端2叉,托叶2枚,方形。伞房花序生于侧枝顶端;花萼杯状,绿色或稍染紫红色;花瓣4,矩圆状卵形,先端紫红色,长约3毫米;雄蕊4;雌蕊1,花柱锥尖,柱头全缘。浆果肉质,圆球形,径约1厘米,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中。

性状茎呈四角形条状,长50~70厘米,径5~18毫米,稍扭曲,节上有托叶和卷须的残基,节间长7~20厘米,棱上略有翅,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粗糙;具皮孔、皱纹。质坚韧。断面不整齐,皮部薄,木质部稍带红黄色,密具导管,木部射线极狭,髓部带紫色。

炮制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性味甘,平。

①《陆川本草》:"甘,寒。"

②《广西中药志》:"味微苦,性平。"

③《广西中草药》:"味微酸涩,性平。"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肝经。"

功能主治治风湿痛,跌打伤筋。

①《陆川本草》:"去风湿。治四肢挛急,抽搐,风湿痛,跌打伤筋。"

②《广西中药志》:"舒筋活络,去瘀生新。治跌打内伤,筋络拘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浸酒。外用:酒炒敷。

注意《广西中药志》:"虚寒无瘀者勿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四方藤

药材名称四方藤

拼音Sì Fānɡ Ténɡ

英文名Treebine Stem

别名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方根藤、蚂蝗藤、软筋藤风藤、方藤、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戟叶白粉藤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ssus hastata (Miq.)Planch.[Vitis hastata Miq.;C.pteroclada Hayat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戟叶白粉藤 常绿草质藤本。茎粗壮,下部木质;上部草质,绿色或紫红色;枝苍白色或粉白色,有4狭翅,干时节上不收缩;卷须二叉状,与叶对生。单叶互生;叶柄长2-5cm;叶片心状戟形,长6-12cm,宽4-8cm,先端急渐尖,有短尾状尖头,基部心形,近全缘或有疏离的小锯齿,两面无毛。聚伞花序通常组成与叶对生、与叶柄等长或较长的伞形花序,在最顶部的有时呈短小的圆锥花序式排列;花便长2-4mm;花萼杯状,先端截平,无毛;花瓣紫红色,卵状长圆形,长约2mm,无毛;雄蕊4;花盘浅波状;子房无毛。浆果椭圆状,长约6mm,成熟时紫黑色。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四角形条状,长50-70cm,直径0.5-1.8cm,稍扭曲,节上有托叶和卷须的残基,节间长7-20cm,棱上略有翅,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粗糙,具皮孔、皱纹。质坚韧。断面不整齐,皮部薄,木质部稍带红黄色,密具导管,木部射线极狭,髓部带紫色。

炮制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性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肢体麻痹;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泡酒搽。

注意《广西中药志》:虚寒无瘀者勿服。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去风湿。治四肢挛急,抽搐,风湿痛,跌打伤筋。

2.《广西中药志》:舒筋活络,去瘀生新。治跌打内伤,筋络拘挛。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四方藤 ==>】 古籍全文检索:四方藤     全站站内检索:四方藤
阿艾丸
阿艾五苓散
阿菜汤
阿芙蓉酒
阿伽陀药
阿魏搐鼻散
阿魏膏
阿魏膏药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散
阿魏积块丸
阿魏雷丸散
阿魏理中丸
阿魏良姜丸
阿魏软坚散
阿魏散
阿魏麝香散
阿魏通经丸
阿魏丸
阿魏万灵膏
阿魏香槟丸
阿魏消瘤汤
阿魏消痞丸
阿魏雄黄丸
阿魏撞气丸
挨积丸
挨积圆
挨癖丸
艾柏饮
艾肠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