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谕旨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十日奉上谕:崇奖忠贞,所以风励臣节;然自昔累朝嬗代,凡胜国死事之臣,罕有录予易名者。惟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于崇祯末殉难之大学士范景文等二十人,特恩赐谥;仰见圣度如天,轸恤遗忠,为亘古旷典。第当时仅征据传闻,未暇遍为搜访;故得邀表章者,止有此数。迨久而遗事渐彰,复经论定;今「明史」所载,可案而知也。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其他或死守城池、或身殒行阵与夫俘擒骈戮、视死如归者,尔时王旅徂征,自不得不申法令,以明顺逆;而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无愧于疾风劲草,即自尽以全名节,其心亦并可矜怜!虽福王不过仓猝偏安,唐、桂二王并且流离窜迹,已不复成其为国;而诸人茹苦相从、舍生取义,各能忠于所事,亦岂可令其湮没不彰!自宜稽考史书,一体旌谥。其或诸生韦布及不知姓名之流并能慷慨轻生者,议谥固难于概及,亦当令俎豆其乡,以昭轸慰。尝恭读我太祖「实录」载萨尔浒之战,明杨镐等集兵二十万,四路分出侵我兴京,我太祖、太宗及贝勒大臣等统劲旅数千歼戮明兵过半,一时良将如刘綎、杜松等皆没于阵。近曾亲制「书事」一篇,用扬祖烈而示传信。惟时王业肇基,其抗我颜行者,原当多为猕薙;然迹其冒镝撄锋、竭忠效命,未尝不为嘉悯。又若明社将移,孙承宗、卢象升等之抵拒王师,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孙传庭等以闯献蹂躏,御贼亡身:澟澟犹有生气。总由明政不纲,自万历以至崇祯,权奸接踵、阉竖横行,遂至黑白混淆、忠良泯灭,每为之切齿不平。福王时虽间有追谥之人,而去取未公,亦无足为重。朕惟以大公至正为衡,凡明季尽节诸臣既能为国抒忠,优奖实同一视。至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及金堡、屈大均等之幸生畏死,诡托缁流:均属丧心无耻!若辈果能死节,则今日亦当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舍命,而犹假语言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偷生,是必当明斥其进退无据之非,以隐殛其冥漠不灵之魄。一褒一贬,衮钺昭然。使天下万世共知朕准情理而公好恶,以是植纲常即以是示彰瘅。所有应谥诸人,并查「明史」及「辑览」所载,遵照世祖时之例,仍其原官,予以谥号。其如何分别定谥之处?着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议以闻,并通谕中外知之。钦此。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七日奉上谕:前以明季殉节诸臣各为其主,义烈可嘉,自宜查明锡谥;因命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等集议奏闻,冀以褒阐忠良、风示来世。兹复念建文革除之际,其臣之仗节死难者,史册所载甚多。当时永乐位本藩臣,乃犯顺称兵、阴谋夺国,诸人自当义不戴天。虽齐泰、黄子澄等轻率寡谋,方孝儒识见迂阔,未足辅助少主;然迹其尊主锄强之心,实堪共谅。及大势已去,犹且募旅图存、抗词抵斥;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其他若景清、铁铉等,或慷慨捐躯、或从容就义;虽致命不同而志节凛然,皆可谓克明大义。甚至东湖樵夫、补锅匠之流,虽姓名隐晦不彰,其心均足嘉尚。特以永乐性成残刻,逞志淫刑;其屠戮之惨,极于瓜蔓牵连,殆非人理。朕读史至此,未尝不深愤恨!迨其中叶,虽少弛厉禁,而彼之臣子徇私曲讳,终不肯显示褒扬;使忠臣义士之气久弗获伸,殊堪悯恻!夫以胜国革命之时,其抗我颜行者,尚念其忠于所事,特予表章;矧建文诸臣,不幸遘遭内难、为国捐生,成仁取义,岂可令其湮没?自当一体议谥,以发幽光而昭公道。其应如何分别予谥之处?着同前旨交大学士等一体详查集议具奏,称朕崇奖忠贞、有加无已之至意。钦此。
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奉旨:大学士、九卿等将明季并建文时殉节诸臣悉案史乘核查,拟予专谥、通谥及应入祀忠义祠者分册具奏,甚为允协;着照所议行。其进呈各册,于姓名事实摘其梗概,颇见详备;著名为「胜朝殉节诸臣录」,交武英殿刊刻颁行。即以原颁谕旨录冠卷首,仍附载廷臣所上议疏。朕特制诗篇,题识简端,用以垂示久远。至大学士等议覆张若溎奏请勒限访查一摺,所驳亦甚是。张若溎原奏固为善善从长之意,但现在廷臣等考核厘次,以「明史」及「辑览」为据,旁及「一统志」及各省「通志」,参互考证,其仗节死义者已有三千六百余人;是因世近可征,而朕加恩访录,已迥非汉、唐、宋诸朝所可及,不可谓不多。今既各加旌典,俾得共预阐扬,于崇奖忠贞、风励臣节之道,已无遗憾。即使再加蒐采,亦未必能复广至千人,于此事全局有何增益?而稽诸文献无征之余,必致真伪混淆,转不足以昭传信。且恐有司询访,不免于吏胥辈藉端滋扰里闾,更非朕轸恤遗忠之本意。此事亦着照所议,毋庸办理。并以此旨及议驳稿备载卷首,仍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查看目录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