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太和

输入关键字:

太和

①张载哲学术语。原出《易·乾·彖》“保合大和”(大,同太)。张载赋以新意。《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不如野马絪缊,不足谓之太和。”“野马”乃庄子用语,指气滚动翻腾之貌。“絪缊”见于《易·系辞下》,亦指气之混和鼓荡之貌。均为想像中阴阳二气交感时之情景。故“太和”乃太虚与万物(或天与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宇宙有机统一体。②年号。(1)三国魏明帝年号(227—233)。凡七年。(2)十六国后赵石勒年号(328—330)。凡三年。(3)十六国成(汉)李势年号(344—346)。凡三年。(4)晋废帝年号(366—371)。凡六年。(5)北魏孝文帝年号(477—499)。凡二十三年。(6)唐文宗年号(827—835)。又作大和。凡九年。


【检索太和 ==>】 古籍全文检索:太和     全站站内检索:太和

上林长官司
上林署提点
上京龙泉府
上京盐铁司
上京留守司
上轻车都尉
上峒长官司
上都八作司
上都兵马司
上海火油池
上海电报局
上海白话报
上海机器局
上海学生军
上海洋炮局
上海强学会
上海新舞台
上海榨油厂
上马桥长官司
上仪同大将军
上京皇城使司
上海工业学堂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中西书院
上海中西学塾
上海龙门书院
上海电光公司
上海电报学堂
上海地皮章程
上海华章纸厂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