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说苑·建本》说周召公“见正而冠”。

输入历史事件:

《说苑·建本》说周召公“见正而冠”。

公元-334年 月份不详
说苑·建本》说周召公“见正而冠”。

韩诗外传卷七云:“十九见志,请宾冠之,足以成其德。”则“正”即“志”也。指出古人冠礼时两个主要宗旨:一是“见志”,一是“成德”。《橘颂》中这两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对照《议礼·士冠礼》记先秦时士冠礼始加冕的八段各种祝辞,《橘颂》有六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橘颂》《九章》中为惟一的四言之作,最为特殊。而且“这里找不出任何悲愤的情绪”(郭沫若《屈原研究》),不少学者据此断之为屈原青少年时代的作品。第二,士冠礼意味着从此要承担社会的责任,标志着脱离父母监护下的生活而从事社会活动的开始。也就是说,以后将独立地步人人生。所以士冠辞中讲到“敬尔威仪,顺尔成德”、“以成厥德”。《橘颂》一诗也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显然,这是诗人在举行冠礼之后所抒怀抱之作。第三,古之冠辞亦称为“颂”。孔子家语·冠颂》云:“明年夏六月,既葬(按,指葬武王),冠成王而朝于祖,以见诸侯,以为君也。周公命祝雍作颂,曰:‘祝王达而未多。’祝雍辞曰:‘使王近于民,远于年,音于时,惠于财,亲贤而任能。’其颂曰:‘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这样看来,仪礼中的《冠辞》,也可以称之为《冠颂》屈原《橘颂》借物写志,不是宾祝的祝颂辞,但却是仿士冠颂而作,故亦称之为“颂”。这是《橘颂》的题目同《儿章》中其他八篇完全不同而名之为“颂”的原因。第四,《橘颂》开头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表现出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味道。钱澄之《屈诂》注“受命不迁”等句云:“受命不迁,得之天也;深固难徙,存乎志也。惟有志乃能承天。”《橘颂》所包含的这层意思同仪礼所录冠辞中“受天之庆”、“承天之休”、“承天之祜”、“承天之庆,受福无疆”等的意思大体一致,而更表现出诗人的自信。第五,仪礼《士冠辞》云:“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孔子家语《成王冠颂》中也有“去王幼志”之语。《橘颂》则云:“嗟尔幼志,有以异兮。”这不是语言上的偶然巧合。所谓“幼志”,在当时是有固定的意义的,乃指未成年时的种种愿望。《士冠辞》指出“弃尔幼志”,意思是自此已为成人,应树立大志。而屈原说“嗟尔幼志,有以异兮”,是因而进之,来表现自己从小已树立为国效力的大志。这一句虽然表现了全新的思想,也反映了屈原继承中的创造性,但显然是来于冠辞的成句。这是《橘颂》作于诗人举行冠礼时的又一个可靠证据。第六,《橘颂》全诗的语言,也体现出因《士冠辞》而成文的痕迹。由以上六点可以肯定,《橘颂》屈原举行冠礼时明志之作(参赵逵夫《论<橘颂>的创作时间》《文史知识》1996年第1期)。


吴子良《篔窗初集跋》:“为文大要有三:主之以理,张之以气,束之以法。
文天祥(1236—1283)生。
阎复(1236一l312)生。
魏了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邹应龙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诏以朱熹《通鉴纲目》下国子监,并进经筵。
清明日,赵汝回作《瓜庐诗序》。
魏了翁(1178—1237)卒,年六十。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凡作文章,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柢,自然雄浑有筋骨,精明有气魄,深醇有意味,可以追古作者。
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魏华父《墨梅》诗:‘素王本自难淄涅,墨者胡为乱等差。
魏了翁卒后,释居简有《祭魏鹤山》。
李埴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安抚使、知成都府。
二十六日,汪晫(1162—1237)卒,年七十六。
邹应龙为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金亡后,士子多流寓东平,宋子贞周济供给,选其才者荐于行台严实,如刘肃、李昶均被用,实亦收养寒士,四方之士云集。
蒙古用耶律楚材议,始以经义、词赋、论三科试中原士子,中选者列为儒户,得免差役,部分中试者并被选为本籍州县议官。
陈人杰赋词《沁园春》(谁使神州),题曰:“丁酉岁感事。
沈义父以赋领乡荐。
赵以夫为枢密都承旨。
湖州思溪资福禅院开始雕印《大藏经》,至淳祐十二年(1252)完成,共收佛典一千四百五十九部。
袁甫本年在世,生卒年不详。
楼采约于本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
赵汝谈(?一1237)卒,生年不详。
刘克庄《跋赵崇安诗卷》:“前代宗室嗜章句者如楚元王父子,皆从申公、白公受诗。
汝谈之卒,方大琮、刘克庄有诗文悼念。
王埜以两浙转运判官察访江西还,进对,劾吴潜知平江府不法厉民数事。
李心传为秘书少监、史馆修撰,修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国史》、《实录》。
李埴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
赐礼部进士周坦以下四百二十二人及第、出身有差。
严州布衣钱时以隐居著书,奉诏选为秘阁校勘。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