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吕祖谦择《圣宋文海》成编,孝宗赐名《皇朝文鉴》。

输入历史事件:

吕祖谦择《圣宋文海》成编,孝宗赐名《皇朝文鉴》。

公元1179年 正月
吕祖谦《圣宋文海》成编,孝宗赐名《皇朝文鉴》

宋史卷四三四《吕祖谦传》:“先是,书肆有书曰《圣宋文海》,孝宗命临安校正刊行。学士周必大《文海》去取差谬,恐难传后,盍委馆职铨择,以成一代之书。孝宗以命祖谦。遂断自中兴以前,崇雅黜浮,类为百五十卷,上之,赐名《皇朝文鉴》。”周必大《皇朝文鉴序》:“天启艺祖,生知文武,取五代破碎之天下而混一之,崇雅黜浮,汲汲乎以垂世立教为事。列圣相承,治出于一,援毫者知尊周孔,游谈者羞称杨墨。是以二百年间英豪踵武,其大者固已羽翼六经,藻饰治具,而小者犹足以吟咏情性,自名一家。盖建隆、雍熙之间其文伟,咸平、景德之际其文博,天圣、明道之辞古,熙宁、元祐之辞达。虽体制互异,源流间出,而气全理正,其归则同。嗟乎,此非唐之文也,非汉之文也,实我宋之文也,不其盛哉!皇帝陛下天纵将圣如夫子,焕乎文章如帝尧,万机余暇,犹玩意于众作,谓篇帙繁夥,难于遍览,思择有补治道者表而出之。乃诏著作郎吕祖谦三馆四库之所藏,裒缙绅故家之所录,断自中兴以前,汇次来上。古赋诗骚则欲主文而谲谏,典册诏诰则欲温厚而有体,奏疏表章取其谅直而忠爱者,箴铭赞颂取其精悫而详明者。以至碑记论序书启杂著,大率事辞称者为先,事胜辞则次之;文质备者为先,质胜文则次之。复谓律赋经义,国家取士之源,亦加采掇,略存一代之制,定为一百五十卷,规模先后,多本圣心。承诏于淳熙四年之仲冬,奏御于六年之正月,赐名《皇朝文鉴》,而命臣为之序。”叶盛水东日记卷一九:“《宋文鉴》(按,即《皇朝文鉴》)上中下凡一百五十卷,朝奉郎、行秘书省著作佐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兼权礼部郎官吕祖谦奉旨铨次,曰赋,曰律赋,曰四言古诗,曰乐府歌行附杂言,曰五言古诗,曰七言古诗,曰五言律诗,曰七言律诗,曰五言绝句,曰六言绝句;曰七言绝句,曰杂体,曰骚,如骚者亦附,曰诏,曰敕,曰赦文,曰册,曰御体,曰批答,曰制,曰诰,曰奏疏,曰表,曰笺,曰箴,曰铭,曰颂,曰赞,曰碑文,日记,曰序,曰论,曰义,曰策,曰议,曰说,曰戒,曰制策,曰说书,曰经义,曰书,曰启,曰策问,曰杂著,曰对问,曰移文,曰连珠,曰琴操,曰上梁文,曰书判,曰题跋,曰乐语,曰哀辞诔附,曰祭文,曰谥议,曰行状,曰墓志,曰墓表,曰神道碑铭,曰传,曰露布。” 四库提要卷一八七:“《宋文鉴》一百五十卷,内府藏本,宋吕祖谦编。……祖谦之为此书,当时颇铄于众口。张端义贵耳集称东莱修《文鉴》成,独进一本,满朝皆未得见,唯大铛甘昺有之,公论颇不与。得旨除秘阁,为中书陈骥所驳,载于陈之《行状》《朝野杂记》又引《孝宗实录》,称祖谦编《文鉴》,有通经而不能文词者,亦表奏厕其间,以自矜党同伐异之功,缙绅公论皆嫉之。又载张栻时在江陵《与朱子书》曰:伯恭好敝精神于闲文字中,何补于治道,何补于后学?承当编此等文字,亦非所以成君德也。而《朱子语录》记其选录五例,亦微论其去取有未当。盖一时皆纷纷訾议。案录副本以献中官,祖谦似不至是。” 朱子语类卷一二二:“伯恭《文鉴》,有止编其文理之佳者;有其文且如此,而众人以为佳者;有其文虽不甚佳,而其人贤名微,恐其泯没,亦编其一二篇者;有文虽不佳,而理可取者,凡五例。” 浩然斋雅谈卷上:“宋之文治虽盛,然诸老率崇性理,卑艺文,朱氏主程而抑苏,吕氏《文鉴》去取多朱意,故文字多遗落者,极可惜。水心叶氏云:‘洛学兴而文字坏。’至载言乎!”朱知烊《志道堂本宋文鉴序》:“《宋文鉴》为宋名儒吕伯恭等编集,简质虽不如汉,华藻虽不如唐,然其间如周、程、张、朱之书,韩、范、富、马之疏,皆据经明道,即事切理,纯粹精确,又非汉、唐人所能及也。”


黄公绍卒于本年之后。
上休日,王博文序白朴所撰《天籁集》。
戴表元与鲜于枢相识于杭。
赵孟頫授奉训大夫、兵部郎中。
元淮授溧阳路总管。
初七,王恽自序所撰《中堂事记》。
周密《癸辛杂识》成于本年之前。
置国子监。
方回删选仇远诗并撰序。
史弼编撰《景行录》一卷。
张翥生。
许有壬生。
李齐贤生。
张伯淳以程钜夫荐至京师,晋居宪幕,授浙东道按察司知事。
王义山卒,年七十四。
王冕生。
释文珦卒于本年之后。
胡长孺以征至京师,授扬州路儒学教授。
初十,谢枋得作《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建宁路总管撤的迷失拘谢枋得于崇真道院,迫其北往大都。
十八日,李思衍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
徐明善佐李思衍出使安南。
商挺卒,年八十。
王恽自序所撰《玉堂嘉话》。
陈旅生。
方回自序所撰《桐江续集》。
汪元量以请得归钱塘。
史樟卒于本年前后。
谢翱、方凤等人约游金华北山等地,与当地遗民往还唱和。
初五,谢枋得卒,年六十四。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