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袁宗道著《海蠡编》。

输入历史事件:

袁宗道著《海蠡编》。

公元1590年 本年
袁宗道《海蠡编》

其书大旨以儒、释二家同源异派,或援释疏孔,或证孔于释。袁中道《石浦先生传》:“是年(己丑),先生以册封归里,仲兄与予皆知向学,先生语以心性之说,亦各有省,互相商证。先生精勤之甚,或终夕不寐。逾年,偶于张子韶与大慧论格物处有所入,急呼中郎与语。甫拟开口,中郎即跃然曰:‘不必言!’相与大笑而罢。至是始复读孔孟诸书。乃知至宝原在家内,何必向外寻求,吾试以禅诠儒,使知两家合一之旨,遂著《海蠡编》。”《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五子部杂家类存目二著录《海蠡编》二卷,提要曰:“其书大旨以儒、释二家同源异派,或援释疏孔,或证孔于释。谓濂洛诸儒于圣人书诠释妙畅,如樽注海。是编如蠡注海,故名《海蠡编》。开卷释明德,谓明德即是良知,德即是明,不可以明更求于明。朱子注为虚灵不昧最妙。又谓善何以曰至,住于恶固非至善,住于善亦非至善。善恶两边俱不倚,是何境界,所谓至善也。但起心动念,便不是止。起心动念,不属善边,便属恶边,便不是至善。息机忘见,便是止于至善。皆本释氏之虚寂与无善无恶之说而曼衍之。盖沿姚江末流而变本加厉者耳。”提要谓《海蠡编》作者为宗道、宏道、中道之父袁士瑜,与中道记载不合。按,现存袁宗道作品无《海蠡编》《袁宗道集笺校》卷十九之《读孟子》与提要所云《海蠡编》宗旨相合,或即此篇。


二、清邹汉勋根据历史年表,参照《史记》所载屈原活动年代用殷历推算,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戊寅(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
三、清陈场用周历推算,结果与邹汉勋基本一致,为楚宣王二十七年戊寅正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四、清曹耀湘推算生于楚宣王十五年丙寅(前355年)夏历正月。
五、郭沫若从《吕氏春秋·序意》里记载的“惟秦八年,岁在涒滩(太岁在申曰涒滩)”推算,楚宣王二十九年(前341年)应当是寅年;但这年无庚寅,因之郭沫若以为在这一百多年中太岁超了一次辰,故减去一年,为前340年。
六、浦江清以《史记·历书》和《汉书·律历书》都记载的汉武帝太初元年太岁在寅(摄提格)的史实为起点,根据岁星一周天的年月,推算为前341年。
七、林庚从朱熹之说,认为“摄提”非“摄提格”,不是指年而是星名。
八、汤炳正据《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日摄提”的记载和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利簋铭文,确定《离骚》中“摄提”即指岁星。
九、陈久金在汤炳正研究的基础上作了更为严密的论证,确定为前341年正月(《屈原生年考》,《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期)。
十、胡念贻在太初元年为岁在星纪基础上重作推算,比起浦江清的结论来,多加了岁星一个周天的时间,为前353年,这年正月二十三日为庚寅。
以上六种看法,郭沫若之说因为前340年岁星事实上不在星纪宫,故不能成立。
屈原名平,字原。
屈原《离骚》还言:“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屈氏始自西周末年熊渠长子伯庸。
江乙为魏使楚,诋毁楚之贵幸州侯及楚相昭奚恤于楚王前。
秦筑冀阙宫于咸阳,卫鞅在秦发布《恳令》,第二次变法。
田骈本年前后生于齐,史籍中又作“陈骈”,号“天口骈”。
《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
《庄子·天下》将慎到与田骈并列,二人年岁应相当。
《吕氏春秋·不二》载:“陈骈贵齐。
《汉书·艺文志》班固注曰:“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卷六着录“《田子》二十五篇”。
慎到本年前后生于赵。
据《战国策·楚策二》记载,楚襄王先前为太子质于齐欲返楚时,齐王以割地为条件,襄王提出要问其傅慎子。
《吕氏春秋·慎势》载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追之。
尹文本年前后生于齐。
由上述材料可知:尹文生活于齐宣王、闵王之际;先于公孙龙,但年岁相差不甚远;在稷下学术兴盛时游之。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竹简《称》篇作于本年前后。
楚欲攻齐,齐王命淳于髡往赵请救兵,淳于鬓引《禳田辞》讽谏齐王。
淳于髡借饮酒以谏齐威王。
淳于髡以“一鸣惊人”诡语讽谏齐威王。
苏代本年前后生于东周雒阳。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