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肿胀

肿胀虽均由脾胃之伤,而实有不同。气溢皮肤则为肿,气入于脏则为胀。人身心肺为阳而在上,肝肾为阴而居下,脾胃为阴而居中为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也,故能使心肺阳降,肝肾阴升,天地交泰,永无肿胀之病。此症因内伤饮食,外感风寒,致伤脾胃,十早。则清浊相混,隧道壅塞,瘀郁成热。热留已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浮肿、胀满。其为肿也,有食积、有水积;有泻痢日久脾虚,有伤寒下早。其为胀也,有痰热,有疳气,有食积。痞癖积肿在腰以上宜汗,腰以下宜利小肠。胀宜消导,有分道,有利小便,酌其虚实寒热而调治。 肿胀主方 茯苓皮 浓朴 苍术 半夏 香附(以上健脾) 枳实 神曲 山楂 青皮(以上治积) 卜子(泄气)猪苓 泽泻(利小便) 升麻 柴胡(升提气) 食积肿加槟榔、蓬术、麦芽山楂神曲。 先下水肿加木通车前子、滑石,小儿实食积,水肿多耳。伤寒下早,先调脾胃,期脏气充实,宜人参山药薏苡仁,久则肉蔻、诃子,寒则干姜木香丁香,热则黄芩黄连,佐本方,本方仍去消食药。风邪入肺而气不宣通,肺叶胀,亦能作肿,以肺主皮毛故也。先自眼下卧蚕肿起,喘急,宜小红丸下之,后用桑白皮桔梗杏仁天花粉黄芩、贝母、枳壳木通防风、黄 二分。防风泻肺实,得黄 而功益神,故用 。胀乃痰热,不用本方,宜半夏、贝母、胆星枳实(消痰)。有风,防风大腹皮、苏子、卜子、桔梗(利气)、猪苓泽泻车前(行水)。先服小红丸,食积先服小黑丸,后用本方。寒热虚热宜本方去苍术,加炒黄芩黄连(利水)、猪苓泽泻木通赤芍车前滑石葶苈商陆木瓜。补脾,人参白术山药薏苡仁枳实、浓朴。消食,枳实青皮槟榔、蓬术、山楂麦芽神曲三棱(分气)、香附木香藿香。泄气,大腹皮、苏子、桔梗、卜子。肺胀,桑白皮杏仁。上身宜汗,柴胡升麻、干葛;下体宜利小便,阳水宜黄芩黄连、山栀、连翘,阴水宜丁香香附木香草果、浓朴、干姜。风虽胜湿,宜防风羌活、蓁艽、椒目天麻;又能健脾,陷下,升麻柴胡;有痰宜利痰,贝母、半夏胆星海藻昆布。 内消丸 治小儿五疳八痢,消食化积,除惊风外,百病可服。 三棱 蓬术 香附(三味醋拌炒) 槟榔草果 青皮 枳壳 枳实(二味麸炒) 木香 去核山楂神曲麦芽砂仁 去白陈皮。 等分为丸,砂糖汤调服。 辰砂丸(又名大红丸) 川贝母 胆星 天花粉 桔梗 杏仁 枳壳 黄芩(各四两) 前胡 防风半夏 陈皮 全蝎 地骨皮 山栀(各三两) 黄连 元参(各二两) 痘痧年不用连栀,此药消痰解毒,发散痘痧,蜜丸约重一钱,辰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返回目录 >> 《陈氏幼科秘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